积极稳妥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
为了更可持续地制造这些化学品,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气体发酵工艺。
加强核设施周边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,提升核应急预警能力,严防核事故风险,确保不发生核事故。实施一企一策风险管理,加强较大及以上等级风险源的环境风险防范、应急预警管理,以未按规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、应急预案备案、隐患排查治理的企业为重点,强化监管执法。
推进重点海岛开发与保护,依法有序推进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出让。推动企业建立以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为导向的生产、采购、营销、回收及物流体系,加快推进绿色产品认证,建立完善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、标识体系,引导和支持绿色产品生产。压实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责任,落实安全处置制度措施,严格规范医疗废物分类、收集、转运和处置的管理,做到应收尽收,实现安全妥善处置。开展焦化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。部分市县应对突发疫情或突发事件的医疗废物废水处置能力不足。
加快沿海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,强化沿海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,完善港口码头和渔港污水收集管网、处置设施建设,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并与市政管网联网,依法推进污水集中深远海排放,确保陆源入海污染物达标排放。逐步实施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。就眼下而言,对居民生活垃圾按量收费,是大势所趋。
在浙江宁波镇海区澥浦镇十七房村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,村民拿着绿色存折陆续前往兑换。紧接着,2018年7月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》,明确到2020年底,全国城市要全面建立垃圾收费制度。早在2017年,国务院就下发《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》郑重提出,要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,谁产生垃圾,谁来付费推进工业绿色生产《方案》提出,要加快建设绿色产业体系,将绿色低碳理念有机融入工业生产全过程。
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,到2023年,新打造一批绿色工厂、绿色产品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%,农膜回收率达到90%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%。
无废城市建设宣传工作全面开展,营造浓厚的无废城市创建氛围。广州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2月14日,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《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(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绿色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,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实现下降,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%,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下降。提高生活领域废塑料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再生资源回收量,建立大件垃圾预约回收处理制度,提高大件垃圾回收率。
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,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.8%。第一阶段到2023年年底,为试点阶段。持续推进碳排放交易,鼓励企业参与自愿减排项目。培育一批应用节能技术、销售绿色产品、提供绿色服务的绿色流通主体,创建无废商场无废展馆无废街道等生活领域无废细胞工程。
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率达到90%,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5%,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5%。在大型超市、大型商场、农贸市场等场所,提倡自带菜篮子、布袋子。
积极引入互联网+固体废物处理企业,重点围绕废旧手机、外卖餐盒、快递包装物、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等热点难点固体废物,探索回收利用新技术和新模式。编制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,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、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,加快探索钢铁、石化、水泥、火电、热电等重点行业碳减排路径,形成广州工业领域碳中和路径。
大力发展太阳能、天然气、氢能等低碳能源。推动完善七大循环经济产业园智能化、生态化建设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率达到100%,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50%,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8%。加快推进绿色设计,带动绿色工厂、绿色产品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,培育一批固体废物产生量小、循环利用率高的绿色示范企业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,回收利用率达到42%,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。第二阶段到2025年,为深入推进阶段。
无废城市相关制度体系更加完善,市场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。无废文化培育工作成效显著,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, 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助推广州市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建立。
《方案》提出,到2023年年底,广州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基本完善,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下降,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实现负增长,形成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模式。农膜回收率达到95%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%以上。
此外,《方案》提出要强化全过程精细化管理,落实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,健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监管体系。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应用穗回收线上交易平台,完善线下回收网点,实现线上交易与线下回收有机结合。
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基本完善,绿色制造体系初步构建,建成一批绿色生产项目,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零增长,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%,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比2020年下降5%,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0%,危险废物基本实现全面规范化管控。推广近零碳排放区首批示范工程项目经验。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《方案》提出,要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,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,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,落实光盘行动。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两网融合。
形成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和典型经验,无废理念深入人心。分三阶段进行试点建设根据《方案》广州市将分三阶段进行无废城市试点建设。
第三阶段到2035年,广州市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下降,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实现负增长。禁止A级旅游景区提供、销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、塑料餐具。
深化碳普惠制,鼓励申报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,探索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和碳足迹评价。《方案》要求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与碳达峰、碳中和紧密连接,促进清洁生产和碳减排
加快推进绿色设计,带动绿色工厂、绿色产品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,培育一批固体废物产生量小、循环利用率高的绿色示范企业。第二阶段到2025年,为深入推进阶段。持续推进碳排放交易,鼓励企业参与自愿减排项目。深化碳普惠制,鼓励申报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,探索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和碳足迹评价。
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,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.8%。第一阶段到2023年年底,为试点阶段。
提高生活领域废塑料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再生资源回收量,建立大件垃圾预约回收处理制度,提高大件垃圾回收率。推动完善七大循环经济产业园智能化、生态化建设。
在大型超市、大型商场、农贸市场等场所,提倡自带菜篮子、布袋子。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《方案》提出,要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,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,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,落实光盘行动。
评论列表